研究表明,建筑物在建造過程中的碳排放可占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增加木材在建筑中的使用比例,減少使用生產能耗和生產碳排放巨大的建筑材料,可有效降低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木材的優勢體現在完全可生物降解并100%可再生,是最可持續的建筑材料。瑞典木材的質地和穩定性優良,非常適用于大型建筑項目。瑞典木業協會始終致力于推廣環保可持續的瑞典木材,為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而努力。
相關研究表示,生長中的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比完全生長成熟的森林吸收的更多,因此,森林也需要科學地、有計劃地砍伐。可持續發展的森林管理,使木材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環保材料,不僅不破壞生態環境,而且還能更多地固碳。瑞典法律確保種植的樹木比砍伐的樹木多,每年在17萬公頃的土地上新種植的幼苗多達3.7億株。正因為注重保護環境和堅持可持續發展,瑞典是世界第三大鋸材出口國,也是歐盟最大的鋸材出口國和第二大生產國。
現代木制建筑結構應用于住宅
如今,現代建筑方式越來越先進且智能,使得木制建筑部分過程可轉移至工廠更高效地進行,這樣大大縮短了施工時間。
墻體和樓層的部件、屋頂、棚架等都可在異地建造并作為建筑套件交付,屆時現場進行組裝即可。技術的革新幾乎消除了“場地變化”帶來的不便,它使得在前期計劃時方案更精準,例如隔熱、設備和門窗的組件均可預制。目前的趨勢是更高程度地進行提前預制,以便大部分的建筑工程能在高度可控、品質得以認可的工業工廠進行。墻面和屋頂鑲板特別適用于沒有足夠空間來建造墻壁的工地,建筑物的現場實際組裝直至屋頂鋪設完成,只需一兩天的時間;而一座五層高的木結構建筑可以在地基成型后十周內完工。
在工廠內,預制部件可提前安裝電力、水和排水管道,還有廚房和浴室:鋪設好地板和貼好墻紙。用木材預制部件建造的另一個優點是,它們相對較輕,可以使用簡單的起重設備(例如移動起重機)在幾層樓的高度進行安裝。在某些情況下,起重機和需要組裝的部件由卡車一起運送到施工現場。使用針對木材在異地提前預制的方式是具有經濟效益的,與現場建筑相比,預制木模塊的總成本可降低20-25%。部分原因在于,與現場建造相比,施工時間可節省高達80%。在瑞典,多層建筑的市場份額從2000年的1%增加到現在的15%。
隨著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開發商和房主對住房的安全、節能、能應對惡劣天氣等需求的增加,使用木材建造房屋的應用日趨廣泛。在瑞典,木結構是獨戶住宅最常用使用的建造結構,使用預制部件建造獨戶住宅也很常見。這種建筑方法允許住宅的多樣化設計,既符合國家和當地的建筑習慣,又允許建筑自由。對于新房和二手房的買家來說,易于改造也是一個重要的特點,這使他們能夠更經濟地改造房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
除了木材結構提供的遮蔽性、溫暖和安全性,買家還認可并欣賞木材的美學價值,例如櫥柜、地板、家具和木質邊角。



Strandparken處于瑞典的Sundbyberg,是目前最高的木制住宅樓,連電梯井也是使用正膠膠合木CLT搭建。(由Wingårdhs設計)
斯德哥爾摩哈馬碧湖城
不僅于木結構建筑領域,瑞典在實現可持續發展領域,無論是知識儲備、科技創新還是實踐經驗,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這使瑞典能夠為全球范圍內的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對于處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的中國而言,建立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城市策略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借鑒世界經典生態城范例——瑞典哈馬碧生態城的理念及經驗。

習主席曾于2010年訪問哈馬碧湖城
2010年3月,習主席曾訪問瑞典哈馬碧生態城,這里的居民們在湖邊釣起的魚可達到安全食用標準,家里的家具很多是當地木匠回收廢舊木材制作,燈泡廠改造成了居民樓,還有雨水灌溉、生物質燃氣…….可持續發展理念體現在生態城的每一個細節,包括現代木結構也在生態城的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哈馬碧湖城項目最初是為斯德哥爾摩申辦2004年夏季奧運會而規劃,雖然申辦奧運會沒有成功,但哈馬碧的生態城建設并未停止。通過衛生安全的再開發和再利用,老工業區被改造成有美麗公園和綠色公共空間的怡人居住區。經過20多年的發展,哈馬碧已經建設成為一座占地約204萬平方米的高循環、低能耗的宜居生態城,成為全世界可持續發展城市建設的典范。
哈馬碧生態城的規劃和建設始終圍繞可持續規劃理念,以“零碳城市”作為發展目標,這不僅體現在綠化系統和濱水地區的設計建設之中,還從功能上實現了廢棄物、水、能源之間的循環利用。例如:通過清理污染土壤和生態修復等手段,逐步將工業區原來的倉儲用地、工業污染地重新開發,改造成風景優美的公園和綠色開敞空間;全新的垃圾收集系統設備通過地下管道彼此連接,并最終通過真空抽吸技術輸送到中央收集站進行集中處理;新建的獨立凈水廠,專門處理生活排水并循環回居民家中;電熱廠利用家庭廢物作為燃料,生產熱力與電力;許多住宅樓外墻和房頂上還安裝了太陽能設備,以此生產更多的綠色清潔能源……
除了上述方面,現代木結構也在生態城的建設中助力,現代木結構建筑以大尺寸的工程木材(如膠合木、正膠膠合木CLT、單板層積材LVL等)為主要建筑材料和承重結構體系。由于木材天然的可再生、可循環、碳匯屬性,讓現代木結構成為了唯一可以實現建筑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的建筑結構。此外,現代木結構還具備結構強度大自重輕、預制裝配精度高、構件尺寸穩定性好、運輸和施工快速、地基簡單、火災時的承重能力強、有利于靈活布置平面和空間、室內環境健康、固碳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優點,完全符合生態城規劃和綠色建筑設計的需要。


通過多方面的努力,與普通住宅區比較,哈馬碧生態城人均用水降低一半,普通垃圾減少15%,有害廢棄物減少50%,80%的廚余垃圾處理后回田作為肥料或用于生物質發電,使得對環境的排放和負荷降至最低。如今,哈馬碧湖城擁有11000套公寓,250公頃的土地上居住著20000多名居民,10-15年后,預計將會有30000名居民。哈馬碧湖城是斯德哥爾摩發展成功的社區之一,人口密度較高,房地產價格高,汽車數量少,收入水平高,生態環境優美,鄰近水和綠地,宜居且社區服務完善,深受中產階級青睞。
成立中國-瑞典哈馬碧生態城聯盟
2020年9月22日,中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向國際社會作出“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鄭重承諾。隨后,這一“3060目標”被納入“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年度重點任務之一。2021年3月5日,相關目標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國務院總理李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
中國正經歷世界上史無前例的城市化進程,其雄心之壯和行動力之快都令人相信,瑞典建設可持續發展城市的經驗、技術和解決方案在支持中國的生態城市發展上,有著巨大的潛力。在這樣的歷史機遇下,2019年5月,瑞典貿易與投資委員會攜手White Peak中瑞鼎峰集團、Sweco集團、Envac恩華特集團一起創立了中國-瑞典哈馬碧生態城聯盟。聯盟希望通過整合眾多創新型和可持續的瑞典公司的優勢資源,將更多的城市設計與建造領域的瑞典創新技術和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帶往中國,共同建設推廣生態城市項目,讓斯德哥爾摩哈馬碧生態城的理念在中國的生態城市建設中得到應用,幫助中國城市規劃,執行和運營生態城市項目,發展更多的實體項目。

聯盟創始成員簽約儀式
哈馬碧生態城聯盟的首個項目:煙臺中瑞城項目以及其未來

作為生態城市聯盟的首個項目,位于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的煙臺中瑞城項目是一個67萬平方米的城市再生項目。中瑞鼎峰集團與當地政府達成協議,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將會以哈馬碧湖城的規劃理念為指導,由雙方共同合作開發這片區域。

該生態城除了將建造總共5000多套公寓之外,還將建設許多功能性的空間——公園、綠地、學校、創新孵化器和社區中心,以及提供運動與休閑的各類設施,讓人們在一個多元而充滿活力的社區內生活和社交。希望通過來自瑞典的先進環境保護技術,社區管理經驗和設計規劃理念與中國的數字化創新結合,建設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標桿生態智慧城。
隨著木制建筑結構技術的精進和可持續理念的持續推動,相信未來現代木結構會更多地應用于生態城建設。瑞典木業協會也將與中國-瑞典哈馬碧生態城聯盟一起,繼續為共創中國清潔、綠色、可持續的未來而努力!

項目位置及概覽

營銷中心

營銷中心內部設計

社區垃圾處理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