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棟近百米高樓,由6028個混凝土模塊單元組成,僅一年建成!10月31日,中國建筑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建筑國際”)執行董事、行政總裁張海鵬赴國內首個高度近100米的混凝土模塊化集成建筑——深圳市龍華區樟坑徑地塊項目調研。中國建筑國際副總裁楊衛東、王曉光,助理總裁周志軻參與調研。
該項目總建筑面積17.3萬平方米,規劃建造5棟28層、99.7米高的人才保障房,預計在365天內建成,將成為國內建造速度最快的混凝土高層住宅之一。項目的快速建造得益于中建海龍科技的裝配式4.0時代核心技術——MiC(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模塊化集成建筑)建造技術。
在項目現場,張海鵬深入調研各項工作進展,仔細檢查項目疫情防控,認真聽取綜合情況匯報,詳細了解項目實施方案、裝配式技術運用、模塊化建筑智慧生產等情況。調研座談會上,張海鵬聽取了MiC專題匯報和第五平臺經營發展工作匯報,對項目團隊辛勤付出并取得階段性成果給予充分肯定。
項目負責人表示,MiC是指將建筑物先拆分成一個個模塊,每一個模塊在工廠進行生產、組裝、加工、裝修等,當送到工地現場時,每個模塊內基本達到精裝修入住前的程度。MiC實現了“像造汽車一樣蓋造房子”,如果把整棟建筑比作一輛汽車,那么每一個MiC模塊就相當于汽車的零部件,共同組成整棟建筑。
據了解,項目采用中建海龍科技自主研發的“混凝土箱模技術體系”,該體系不但抗震性能等同于現澆,還能夠實現結構、機電、裝修集成化工廠生產,可大幅縮短建設周期,是集高裝配率、高舒適度、高耐久性、高抗震性能于一體的新型建筑工業化建造方式,具有十分成熟的市場應用價值。
項目通過提煉壩光國際生態酒店與援港抗疫等重點項目“精益管理”和“數字交付”的實踐經驗,對標制造業的管理模式,融合質量管理系統(QMS)、物聯網檢測技術,并升級制造執行系統(MES)。另外,項目還建設倉儲物流系統(WMS),以信息化手段管控“三廠一地”的全過程物料使用。在施工現場,項目引入港澳智慧施工體系,打造行業首創基于MiC的全過程施工管理系統,并創新性使用“時空分布圖+車輛號牌”精細化管理貨運車輛,運用工業級無人機、GPS定位設備等輔助管理,實現“精準調度”。
通過MiC建造技術,深圳市龍華區樟坑徑地塊項目也將成為綠色示范工程:單位面積建筑廢棄物產生量不高于150噸/萬平方米,相比傳統建造模式減少75%以上;材料損耗相對傳統建造模式減少約25%;碳排放強度相對基準建筑減排率25%以上;污水排放100%達標;能耗相對國家標準減少30%以上。
作為目前裝配式建筑的最高形式,模塊化建筑在國內、國外的建筑工業化的進程上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中建海龍科技表示,將持續推進建筑行業前沿技術革新,將項目打造成全國新型建筑工業化的形象工程、品牌工程,全力推動城市建設數字化、工業化、綠色化發展,在全國形成示范引領效應。 |